同样是洋葱,为什么中餐里毫无地位,西餐里却成宝?

2021-11-19  来自: 西宁城西欧诺餐料行 浏览次数:502

同样是洋葱,为什么中餐里毫无地位,西餐里却成宝?


在我们人类的历史潮流中,饮食文化自始至终都是不可缺少的。而在这博深的饮食文化中,以中国菜为代表的东方菜系,以法国菜为代表的西方菜系,以土耳其菜为代表的清真菜系,这三大饮食文化体系,构成了美食文化的存在。


不同的美食体系,有着属于各自的特点。就拿洋葱来说,在中餐和西餐中,就显然有着截然不同的地位与用途。




一,洋葱在中餐和西餐中的不同地位。


中餐:


在中餐中,虽然我们也食用洋葱,但它存在的地位并不是不可或缺的。说白了,也就是吃也行,不吃也行。


至于用途,我们一般会在夏天拌凉菜的时候,放入一点。或者是包饺子的时候,放上一点。或者,偶尔将它切成条,爆炒一盘。仅此而已,吃或者不吃都可以,并非离了它就不能够。




西餐:


但在西餐中,洋葱可以说是“缺了就不行”!


俄罗斯的红菜汤,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传统菜品。如果缺了洋葱,这道汤的味道就不对了;


西餐中的披萨,意大利面,三明治,等等此类快餐,哪种都无法缺少洋葱的影子。甚至还有了一道单独的洋葱快餐,和炸薯条并列的炸洋葱圈;




吃牛排的时候,每份牛排的旁边都要放上几片切好的洋葱丝;


无论是哪种肉,在腌制的时候,也都要放入大量的洋葱进行调味;




更甚至,西餐中还流行将洋葱打成洋葱汁来喝!可以说,洋葱遍布于西餐的每个角落,在西餐中是不可缺少的。


它是西餐里的“蔬菜皇后”,也是西餐中的“根中玫瑰”。西餐中对于洋葱的依赖,就好比于中餐中我们对于葱姜蒜的依赖。真的是,缺了就没法烹饪了!




二,为什么洋葱会在中餐和西餐中,地位不同?


1,种植历史的问题


洋葱是土生土长的西方食物,它只是在西汉时期,从西域被引进了中国而已。所以,种植历史如此之久,大家吃得也就够久了。吃着吃着,也就离不开了。




2,饮食习惯不同


中餐仅仅只是一个统一的名词,如果要在中餐里进行细分,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,都说不完。无论是肉,还是海鲜,还是蔬菜,都是种类繁多。所以,我们在饮食方面的选择性更大一些。


而对于西餐来说,明显在蔬菜的使用上,就显得局限了很多。蔬菜的种类很少,而洋葱的地位就显得格外突出了。




除此之外,在西方人的饮食习惯中,一直钟爱于洋葱。而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,却唯独钟爱于葱姜蒜和辣椒。很显然,在我们的饮食里,已经习惯了使用同样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其它调味食物,来代替洋葱。


洋葱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,并不是必不可少的。而对于西方的饮食习惯来说,洋葱却是必不可少的。正如英国作家罗伯特曾经所说过的话:“一旦洋葱在厨房里消失,人们的饮食将不再是一种乐趣。”


3,烹饪技巧不同


不管是中餐,还是西餐,它们都有着属于各自的烹饪技巧。而对于洋葱来说,显然是不适合中餐的烹饪技巧的。


洋葱在加热后,会释放出一种甜甜的味道。这可以与我们经常所吃的洋葱炒肉同理,炒熟的洋葱,完全没有那种辛辣的气味,反而很甜,很香。




而对于西餐中的披萨,意大利面,或者是三明治,等等食物来说,本身味道就比较浓郁,并且口味上香甜咸。所以,洋葱的加入恰恰可以使其味道更加的浓郁好吃。同时,洋葱还可以起到的解腻作用。


或者说,洋葱受热后的味道,和芝士,奶酪,沙拉,等等西餐中必不可少的调料完全是烹饪上的绝配!




而对于中餐来说,以“鲁,川,粤,苏,闽,浙,湘,徽”为代表的八大菜系,不管是主打甜味,还是主打鲜味,还是主打辣味,还是主打原汁原味......一旦使用了洋葱,这些菜肴的味道就变了。


洋葱的加入,对这些菜肴的味道会产生的破坏性作用。而不是像西餐的菜肴那样,对其是一种助力。所以,在中餐的烹饪中,洋葱面临着无法加入的窘迫。




相反,像葱香蒜辣椒一类的调味食物,反而更加适合中餐的烹饪。它们对于提升我们中餐食物的味道,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。


吃饺子,吃面的时候,就着大蒜,显然是比较好的味道;做鱼的时候,葱姜蒜明显起到了很好的去腥作用;炒菜的时候,没有葱姜蒜的爆锅,这锅菜明显炒得缺少了灵魂......


综上所述:


不同的饮食文化,饮食习惯,地域差别,造就了食物在不同饮食中的不同地位。而对于我们来说,欣赏不同美食中的不同味道与风格,这才是美食的真谛所在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西宁城西欧诺餐料行现在旗下品牌有味好美、泰森、正点、石羊等。欧诺食品业务遍及青海周边和州县,拥有青海省供货商近百个,欧诺一直在烘焙、快餐领域勇于探索。,欧诺食品凭借团队及可靠质量保证体系,2013年—2016年指定环湖赛西餐料供应商。是西餐调料、烘焙食材、饮品、食品、酒水等批发及供应商。

CopyRight © 版权所有: 西宁城西欧诺餐料行 技术支持:甘肃启航 网站地图 XML 备案号:青ICP备19000865号-1


扫一扫访问移动端